緊固件金相試樣制備過程
1、序言
金相檢驗是分析材料的手段有效之一,旨在揭示材料真實結構。要進行金相檢驗就必須制備能用于微觀觀察檢驗的樣品---金相試樣。在金相檢驗中,選擇及制備有代表性的試樣是很重要的。通常,金相試樣制備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,取樣、鑲嵌(有時可省略)、磨光(粗磨和細磨)、拋光和腐蝕。每項操作都必須細心謹慎,嚴格按操作要求實施,因為有任何的操作失誤都可能影響后續步驟,在極端情況下,還可能造成假組織,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。金相試樣制備是與制樣經驗密切相關的技術,制備人員的水平決定了試樣的制備質量。下面介紹用于實驗室金相檢驗的金相試樣手工制備技術。
2、取樣
取樣是金相試樣制備的第一道工序,若取樣不當,則達不到檢驗目的。因此,所取試樣大小、部位、磨面方向等應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規定執行。經驗表明,金相試樣最適宜的尺寸是直徑12mm,高10mm的圓柱體,或底面為12mmX12mm高10mm的正方柱體。試樣太小難于把持不便磨制,太大會使磨制平面過大,既增加磨削時間,又不易磨平。為此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一般都要制成標準試樣。
金相檢驗工作中,被檢驗試樣大小,形狀往往各異,無法制成標準試樣,此時可以采用先鑲嵌后制備的制樣工序完成制樣。特別是不規則試樣的鑲嵌必須完成標準試樣制備。
金相檢驗試樣取樣部位的選擇應根據檢驗目的及相關標準規定實施。取樣部位確定后,應按不同的研究目的確定磨面方向。磨面方向與研究目的的關系如下。
2.1 試樣橫截面
①從試樣表面到中心位置金相組織的變化;
②表層各種缺陷的檢驗,如氧化、脫碳、過燒或過熱;
③表面熱處理工藝的研究,如表面淬火的淬硬層及組織,化學熱處理的滲碳層、氮化層、碳氮共滲層以及組織,表面鍍鉻、鍍鋅、鍍銅層等;
④非金屬夾雜物在整個橫截面上的分布;
⑤ 晶粒度的測定等。
2.2 試樣縱截面
①檢驗非金屬夾雜物的數量、大小和形狀;
②檢驗晶粒度及晶粒變形程度,從而了解材料冷變形情況;
③檢驗鋼材的帶狀組織、魏氏組織以及通過熱處理對帶狀組織的消除程度。
3、制樣
制樣過程大致可分為三步:粗磨(砂輪找平面),細磨(砂紙磨細面),拋光(拋出鏡面)。
3.1粗磨
金相砂輪機及金相預磨機是粗磨專用機。在粗磨過程中由于摩擦力作用,容易使試樣過熱,致使試樣組織發生變化,所以在磨制過程中接觸壓力不應過大且應及時浸入水中冷卻,以保證試樣組織不因過熱發生變化。粗磨出平面后,對非表層檢驗試樣(如表面缺陷、滲層、鍍層等),還應將棱邊倒圓,防止在后續工作中劃破砂紙和拋光織物,避免試樣在拋光時飛出造成安全事故。反之,對檢驗表層的試樣,嚴禁倒角并應保證磨平整,對此可采用鑲嵌試樣方法解決。待試樣表層平整,磨痕均勻一致后,粗磨即可完成。
3.2細磨
細磨的目的是將粗磨留下的較深痕去掉,為了拋光工序做好準備。細磨前操作者須將試樣和雙手洗凈,以免將粗砂粒帶到本工序,造成新的深磨痕。細磨可分為手工磨制和機械磨制兩種,二者的磨制原理是一樣的,都是依次在由粗到細的各號砂紙上完成。在機械細磨中,為避免轉盤上的砂紙局部磨損,手施加的壓力不僅大小適中,而且要使試樣沿轉盤徑向往復移動,直至被磨制平面上僅有單一方向的磨痕為止,至此,更換更細的砂紙,進一步磨制。注意,每次更換砂紙后,新的磨制方向必須保證與舊磨痕的方向垂直。當舊磨痕完全去除后更換下一道砂紙,如此反復。一般而言,金相試樣磨制從240#到600#砂紙就可以了。當金相砂紙失去了磨削力時,應及時更換,否則易產生金屬變形影響檢測,尤其是在磨制鑄鐵件時會使部分石墨脫落,影響鑄鐵的評定。細磨時間須同樣注意及時水冷卻試樣,使金屬組織不因受熱而發生變化。細磨后的試樣表面光潔。
3.3拋光
拋光是為了消除試樣細磨時在磨面上留下的細微磨痕,使之成為光亮無痕的平整鏡面。拋光的方法有機械拋光、電解拋光、化學拋光。其中,機械拋光是現階段應用最廣泛的拋光方法。拋光步驟分粗拋和精拋兩步。拋光織物和磨料的選擇,應隨被檢試樣材質及檢驗目的不同而不同。如拋光較硬的材料—鋼鐵,粗拋常用帆布、呢綸等;精拋則常用短毛細軟呢絨等;尤其是分析鋼中夾雜物或鑄鐵中石墨時,不能使用長呢絨,(文章由江蘇泰強不銹鋼螺絲廠整理編輯),用長呢絨拋光會產生“曵尾”現象,使夾雜物或石墨易于拋掉,無法確切檢驗。對較軟的金屬和合金要用軟的織物,理想的拋光磨料應具有高的硬度,至少等于被拋光材料硬度,且細致、尺寸均勻。
檢驗中,金剛石磨料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。拋光時,應確保試樣磨面與拋光盤平行均勻地輕壓在拋光盤上,注意避免試樣飛出和因壓力過大而產生新磨痕。試樣沿轉盤徑向往復移動時還應自轉,以免拋光織物局部磨損和出現“曵尾”現象。在拋光過程中要保證濕度適中,濕度太大會減弱拋光的磨削作用,使試樣中較硬相呈現浮凸,更會使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及鑄鐵中石墨相產生“曵尾”現象;濕度太小時,潤滑作用減小,磨面失去光澤,甚至出現黑班,輕合金(如鋁、鎂合金)則可能拋傷表面。當拋光面沒有磨痕且明亮如鏡時,拋光完成。否則繼續拋光,直至磨痕完全消除為止。
4、腐蝕
拋光后的試樣根據檢測需要可直接觀察或腐蝕后觀察。腐蝕的目的是將金屬的顯微組織顯現出來。常用金相組織顯示法有化學腐蝕法、電解腐蝕法、金相組織特殊顯示等。試樣腐蝕是較為關鍵的,腐蝕過淺或過深、表面不干凈,特別是有石墨存在的鑄鐵,試樣表面很容易產生花班,這些都會使顯微組織特征不明顯,增加顯微組織評定困難。金相試樣腐蝕的一般步驟為:水沖洗試樣→擦酒精→涂腐蝕劑→水沖洗試樣→擦酒精→吹干。試樣腐蝕時間長短及腐蝕劑的選擇視材料的不同來確定。如果腐蝕效果不理想,應將試樣從粗磨開始重新制樣,直至能清晰顯示出顯微組織。
5、結束語
隨著金相檢驗技術的不斷完善,在半自動或全自動試樣制備方法還未普及的情況下,傳統的方法還是不可獲缺的。本文是給初學者一定的幫助,制樣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,需要不斷改進,不斷完善,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冷軋鋼板表面質量的研討
- 緊固件調質及回火組織
- 鋼的低倍組織缺陷識別及
- 不銹鋼表面加工類型
- 高強度螺栓磁粉探傷的實
- 緊固件潤滑5步工藝流程
- 非調質鋼制螺栓時效溫度
- 緊固件檢驗:金屬顯微組
- 緊固件金相試樣制備過程
- 墊圈材料冷軋帶鋼的質量
最新資訊文章
- 電泳涂裝在緊固件上的應
- 標準件緊固件磷化常見問
- 冷軋鋼板表面質量的研討
- 緊固件調質及回火組織
- 緊固件發黑過程中產生問
- 鋼的低倍組織缺陷識別及
- 不銹鋼鹽酸清洗工藝的探
- 不銹鋼表面加工類型
- 什么是鋼結構大六角螺栓
- 緊固件如何防止生銹